时间:2024/9/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如需报告请登录。

1、低轨卫星产业的商业逻辑清晰,5G、6G模式下移动互联网需求强劲

1.1万亿级卫星产业市场,全球焦点汇集,受到全球硬核实力派的强力支持

商业航天是航天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21世纪以来,航天产业在各国科技发展、军事建设以及不断增强的太空经济活动的需求下蓬勃发展,体量越来越大,应用日趋广泛,探索领域逐步由近地空间走向深空,单纯依靠国家投入已无法承担快速增长的人类太空活动需求。而通过军民融合模式发展商业航天,既可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避免军民重复建设、分散建设,又可有效推动新技术应用及普及,为航天科技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由此可见,商业航天将是未来全球航天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卫星产业是商业航天的主要组成部分。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可分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及空间站五大方向,其中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及空间站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整体规模较小,因此人造卫星以及与卫星发射相关的商业运载火箭产业构成了目前太空经济的主体。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统计,年全球太空经济体量约亿美元,其中卫星工业(含卫星发射)占比约79%,规模达亿美元。年发射卫星总量超过颗,在轨业务运行的卫星数量达到颗,增长了20%以上。其中,遥感卫星占总数的39%,商业通信卫星占22%。年卫星产业总收入为亿美元,全球航天经济规模达亿美元。

卫星工业属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高端制造、航天军工、通信等多个领域,其发展与全球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在经历了-年的快速增长后,目前全球卫星行业规模基本维持每年3%左右增长。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和航天科技领军者,其卫星产业市场份额常年在40%以上,但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航天大国的崛起,美国近年来卫星产业增速要略低于世界其他地区。

细分来看,卫星工业又由卫星制造业、卫星发射业、地面设备制造业及卫星服务业四大产业构成,其体量占比分别为6%、2%、44%及48%。其中卫星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主要面向通讯、遥感、导航等多类终端应用,因而体量巨大;上游卫星制造及卫星发射产业受终端需求及创新驱动,近年来也不断在规模、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年各细分领域中,卫星制造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同比增速分别为10%和5.6%;卫星服务业基本保持稳定,同比增长1%;卫星发射业收入有所下滑,同比减少16%。年,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与上年相比增长了3%,其中卫星制造收入比年增长了26%,发射服务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34%,卫星消费宽带收入增长12%.

人造卫星的传统应用场景包括广播、电视、通信、气象观测、预报、卫星导航定位、地球环境监测、减灾救灾等方面。根据应用技术不同,人造卫星又可分为遥感、通信、导航及科研卫星等类型。截至年底,全球运行中的卫星共颗,其中通信、遥感、导航类卫星分别占比为49%、27%、7%。细分应用领域中,商用通信卫星在轨数量最多,占比达35%,其次是对地观测卫星,占比约19%。

近年来伴随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人造卫星应用场景正不断发生变化,这也给对应的卫星服务业及设备制造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美国卫星工业协会将卫星服务业分为大众消费通信服务、卫星固定通信服务、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和对地观测服务几部分;其中,大众消费通信服务包括卫星电视、卫星广播、卫星宽带业务;卫星固定通信服务包括转发器租赁协议、网络管理服务;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包括移动数据、移动语音业务;对地观测服务包括农业、全球变化监测、减灾、气象、资源监测等。

数据显示,卫星电视是传统卫星服务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近年来该领域的增长已放缓并趋于停滞;另一方面,管理网络、卫星移动通信、对地观测等规模较小的细分领域却维持了较快增长,其中管理网络需求增长部分来自于机内网络服务的快速发展;从地面设备端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设备及网络设备市场规模均取得了较快增长,而以卫星电视广播终端为代表的非GNSS消费设备增速趋缓,这一趋势与相应服务业市场规模变化一致。由此可见,当前人造卫星的应用热点开始从广播电视、固定通信等传统业务转向移动通信、对地观测、民用导航及泛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而以微小卫星为代表的低成本卫星制造技术发展正成为此轮产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1.2需求热点转向新兴领域,5G、6G模式下移动互联网需求强劲

历史上,以铱星系统为代表的卫星通信曾一度与地面通信构成直接商业竞争,但最终却因为投入成本过高、技术优势不明显、用户需求少而未能成为主流。从技术本身而言,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大、通信距离远,线路稳定可靠、中间环节少,组网灵活、受地理环境限制小,带宽分配灵活、易实现多址联接等优点。伴随地面第五代移动通信(5G)商用临近,人类社会对通信的需求有望达到一个新高度,卫星通信与地面5G的融合正成为产业讨论的新热点。

5G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灵活高效、万物互联,而地面通信网络受制于地理环境因素,尚难以实现全球全方位无缝覆盖。星地融合是这一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据国内外相关领域发展趋势,5G时代卫星通信系统将采用高、低轨卫星混合轨道设计,通过激光或微波链路构建星间链路,并通过低频段或者高频段多波束天线在地面形成蜂窝状覆盖,分别实现中低速和宽带传输服务功能;而未来地面信关站可通过与地面5G网络共用同一个云平台来协调彼此之间的服务提供、频谱配置、干扰管理、用户移动性管理等信息,从而实现地面5G网络与卫星网络协同融合。卫星与地面5G融合后,可以为物联网设备、偏远地区用户以及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移动载体用户提供连续不间断的网络连接,从而大幅增强5G系统在这方面的服务能力;同时卫星优越的广播/多播能力还可以为网络边缘及用户终端提供高效的数据分发服务,进一步提升网络整体通信效率。在此基础上,卫星星座将作为一种太空基础设施成为通信产业链中重要一环,星地通信网络有望在5G时代由竞争走向合作,形成星地融合新商业模式。

2.太空基建正当时,各类星座计划有望进入密集发射期,带动行业高景气

2.1低轨卫星通信星座发展潜力巨大,移动互联网及通信有望全面带动卫星产业高速成长

低轨小卫星星座由于其成本低廉、通信延时低、网络覆盖面广、生存能力强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国际商业卫星发展的重要路径。在通信领域,Iridium、GlobalStar、Orb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7735.html

------分隔线----------------------------